又是深夜了,经过一周多的研读,才看完远山启的数学。掩卷长思,我们的数学教育,特别是小学数学教育真的有点落后。
也许我的看法不是完整的,但小学就要毕业了,连数学基本常识都不知道,是不应该的。
抱怨是没有用的,我也是老师,总得做点事来,所以写下下面的文字:
早在三年前,因为编程的教编程的缘故,就买了全套的新加坡数学(它的基础数学教育在全球都是很好的,买的是全英的原版),我把其中的数学题拍下来交给孩子用编程来做,大多是可以做出来的,英语认知也不是问题。后来我发现这样是不对的,用中国的方式新方的教材是教不出效果的。中国目前的各科基础教育都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题。给出材料直奔主题,这不和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一样了吗?我们要的是不是葫芦,真的不是!我们需要的是种植过程,就象我们愿意吃甘蔗而不直接吃糖。现在就是直接给孩子喂糖!而新方的数学更多的是从生活中有找到数学模型的过程,有吃甘蔗的过程。我也是希望这样的,所以我常说看似我教你们的是编程,本质上是思维,是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除了上述在基础教育上结果重于过程,答案重于过程。我觉得需要学一点编程启蒙,是因为可以把数学给形象化,打破年级数学框架。比如数轴的认识、正负数的理解,绝对值的感知这都是孩子在数学生活化不可或缺的东西;再比如加减的本质是什么?乘除的本质是什么?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我都作过询问和分析,他们并没有因为知识的增加和理解力的提高而对数学有深的感知和把握。又如平面坐标系的认识,本来就应该和认识东西南北时就该知道的,结果一直到初中才知道。而上述一切的一切在简单学了几节编程后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无形中会了。这一切不香吗?就象农村孩子无意中认识很多植物而城里孩子需要搬着书一个个的比对认识,你觉得什么是正道呢?还认为我要的就是葫芦?
写了这么多,我还是想说让基础教育到生活中去,我们不仅仅要葫芦也要从种子到成长的全过程的感知,不能把孩子装在实验室里(其实验室我们也没有,我们给孩子的是别人的结果)。自己改变不了什么,能改变的只是身边的几个孩子,总比什么都不做,捧着书给学生念别人的结果,念一辈子,浪费自己的智慧和见解不是我想要的!
我是老师但不是蜡烛,能用电灯谁还用蜡烛啊,我看了书有了一点感悟,充了一点电就亮给身边的孩子:学一点编程(真正的不以教编程为目的的)没错!